闲话中国人读后感范文一
老公给我买了一系列易中天的作品,读过《品三国》后,我又拿起了《闲话中国人》阅读,我想知道,做为厦门大学教授的易中天,是如何品读中国人的。
我以为,易中天会写一本官样文章的正书,从学术角度把中国人抽象化,理论化,然而,读着读着,却让我沉迷其中而不舍放手,他用闲话般的语言,唠家常的方式,风趣幽默地解读了中国老百姓的饮食,穿衣,单位,家庭,人情,面子……等等这些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,轻松中切中要害,不让人感到沉重,让我读后感到现实就是那么回事,谁也回避不了,谁都明知故犯,都有从众的心理。
比如,今年国庆长假,不少新人结婚,亲朋好友自然要奉上礼金,而远在外地的亲朋,有的因囊中羞涩,不能亲自到场,就发明了给新人充话费作为礼金的方式,既省了钱又保全了面子。平时,我们中国人爱请客吃饭,爱送礼办事,爱讲排场,……这些我们习以为常又有些麻木的生活方式,行为习惯,易中天认为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。我细细品来,也觉得很有道理。
我常常看到一些作家,发表一些评论中国人和外国人文化差异的文章,也常常听到国内一些人说我们中国人在国外怎样怎样,其中有抱怨,有感叹,有批评,甚至怒其不争。是啊,我们中国那么大,人又那么多,地域文化的不同,人的素质的参差不齐,必然使我们中国人看起来形形色色,千姿百态,也会表现出个别人的丑陋,这是可以理解的,不能一概而论,全盘否定。
我认为,中国的传统文化,经过五千年的风雨洗礼,大浪淘沙,沉淀的一定是被我们传承下来的精华。事实可以证明,远的不说,就从近两年来国家发生的大事件中,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值得歌颂的民族精神,爱国热情,和难以想象的凝聚力。从去年的抗震救灾,北京奥运,到今年的祖国六十年大庆,我们中国人万众一心,齐心协力,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和风采。
不知哪个名人说过,中国人表面看似一盘散沙,把他们装进盘子里,就抱团了,就有凝聚力了,而这个精美的盘子就是五千年的中国文化,我们要世世代代传承下去。
《闲话中国人》读后感范文二
易中天的《闲话中国人》,我已断断续续读上一阵子,要么是在午睡室看十来分钟、要么便是在一天之后打开床头灯就着呵欠装模作样的摸上几页纸,尽管如此,仍是惦念此书,因为它通俗易懂。
按照作者的说法,中国文化的思想内核是“群体意识”,这本书似乎也是按照这个思想内核来组织的。看引言中如此评价,我实在是一开始就糊涂了。在我的一贯想法中,中国人是最没有群体意识的。个人英雄主义和小农意识,哪来什么群体?不过看了几章以后,觉得若有所悟,这里所谓的群体意识,是没有独立人格的群体意识!换句话说,“没有个体、只有群体”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群体意识!这种群体意识,回避了人性自私的弱点,却在见不得光的情况下把这个弱点发挥到了极致。书上有个例子,单独一个人在公共水房,水龙头开着,很少有(中国)人愿意把这个水龙头关掉。为什么?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关了自己得不到好处,不关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。如果说有群体意识,就应该关的呀,可惜只有群体而无个体,那么结果就是:人活着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,也就是其他人对自己的映像和评价,而不是真正的为群体谋求利益。这也是一种辩证法吧,所谓大家都为群体是不现实的,结果就是大家都只为自己。
回想一下,对自己了解多少?人体是最完美、最奇妙、也是最复杂的东西。人,亦如此。什么是中国人?看不懂的中国人,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,这个含蓄深沉的民族、这个有着颇多繁文缛节、关系规则的文明古国,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理解的人了。能以此为着述的主题,真有勇气,看易老师写的中国人吧。否则,怎么做中国人呢?
中,中国人是最没有群体意识的。个人英雄主义和小农意识,哪来什么群体?不过看了几章以后,觉得若有所悟,这里所谓的群体意识,是没有独立人格的群体意识!换句话说,“没有个体、只有群体”就是中国文化中的群体意识!这种群体意识,回避了人性自私的弱点,却在见不得光的情况下把这个弱点发挥到了极致。书上有个例子,单独一个人在公共水房,水龙头开着,很少有(中国)人愿意把这个水龙头关掉。为什么?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,关了自己得不到好处,不关自己也不会损失什么。如果说有群体意识,就应该关的呀,可惜只有群体而无个体,那么结果就是:人活着就是为了所谓的面子,也就是其他人对自己的映像和评价,而不是真正的为群体谋求利益。这也是一种辩证法吧,所谓大家都为群体是不现实的,结果就是大家都只为自己。
回想一下,对自己了解多少?人体是最完美、最奇妙、也是最复杂的东西。人,亦如此。什么是中国人?看不懂的中国人,中国人的事最不好讲,这个含蓄深沉的民族、这个有着颇多繁文缛节、关系规则的文明古国,恐怕是世界上最难理解的人了。能以此为着述的主题,真有勇气,看易老师写的中国人吧。否则,怎么做中国人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