耀州区气象句子大全 > 文学百科 > 读后感 > 三毛作品读后感

三毛作品读后感

2016年02月29日读后感

三毛作品读后感范文一

这个寒假重新看三毛的书,她的文字,她的精神,让我悟彻,让我悲痛。她真的深深令我折服!

小时的记忆里,便有了三毛,不知为何对她有如此深刻的印象,也许因为她和《三毛流浪记》中的三毛同名而让我新奇,也许因为她是《橄榄树》的词作者,我很喜欢的一首歌。现在想来,却也理解了那歌词中真正包含的意味。

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,我的故乡在远方,为什么流浪,流浪远方,流浪------”

我的内心汹涌澎湃,我不知为何如此激动。一个已经逝去的人,却将她无穷魅力与力量的精神世界留在了世上,让一代又一代的人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她的笑,她的泪,她的甜蜜与悲伤

谢谢三毛!谢谢你赋予我这个有泪有笑的文字世界!

当读进三毛的书时,我特别欣喜,因为我发现她是医治烦躁、苦闷的良药。犹如一望无垠碧绿的草原,犹如纯洁干净澄澈的天空,犹如雨后泥土的芬芳,犹如春风拂面的快感。我不断地建议朋友:当你处事不利、心情烦躁;经受挫折、丧气苦闷的时候,看看三毛的书吧,她一定让你豁然开朗,轻松自在许多。她很会开导你,她懂得你痛在何处。我常常想:也许正是因为三毛经历了很多,很多常人不曾经历的事情,因此她的人生观才如此透彻。

我很庆幸在这个寒假重温了三毛的书,因为我正处于心情苦闷的时刻,是三毛,将我从一个灰暗的世界轻轻拉了出来,带给我一个阳光明媚、快乐自在的新天地!

于是,越来越喜欢她,一遍又一遍体味她的文字,感受她的生活,而这其中,又让我看到了更深刻的,恐怕自己今生都不能及的东西—— 她的爱情

从《撒哈拉的故事》到《梦里花落知多少》,每一篇都在认真地看,似乎我早已融入他们的生活,真的会笑,会哭,会难过得心疼。我觉得自己已经痴迷了,悲痛的情绪带到现实中来,很是压抑,我似乎也活在三毛的世界里,被她的思维、情感所传染,眼前常常会浮现她、与她有关联的事物的影子。我甚至觉得,她是自己的一个亲人了,因为这种痛,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人所能激起的。痛,因为她的丧夫,她的绝望,她的煎熬,她的坚强,她的善良。我无法用语言描述她那切肤的疼痛,但我可以深切的体会。瞑瞑之中,我似乎代她在承受那已逝去的悲伤------

三毛已经走了十六年了,其实这样对她来说才是幸福的。也许并未实现自己的诺言,在父母之前先走了一步,但,她已承受的够多了。坚强地活着,可以,但不会得到快乐与新生。因为不会再有那么深刻的爱了,不会再有那么值得爱的人了。心已死了,留着躯壳,只因责任。

走了,既然已经走了,就不要自责了,三毛,与荷西在一起一定才是快乐幸福的啊!

我相信你们有知,我能感觉到,你们幸福无比的生活。再也不会分开了,我也高兴。

三毛作品读后感范文

再一次一口气把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读完,心中又一次莫名的嫉妒。在这本书里,有我向往的生活。即使在荒无人烟,物资匮乏,语言和文明都不相通的沙漠上,三毛这个聪明的女人,总是能把“罗马城”建在沙地上,能让天堂鸟在沙漠里燃烧。

她该需要怎样的勇气呵!一个女子,仅因为儿时的梦想,仅因为那一半的乡愁,毅然背起行囊,踏上那未知却又向往的神秘大漠。没有犹豫,没有迟疑,不顾众人诧异的眼光。那该是一个多么随性的女子。连她自己也说,“我在这个世界上,向来不觉得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份子,我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着的轨道,做出解释不出原因的事情来”。三毛是聪明的,她不会让自己被束缚在一片狭小的天地,她由来向往自由,喜欢我行我素,所以才会有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所以才会有在她装点下异常美丽的沙漠。要知道,摆脱尘世的束缚,只做自己,没有一颗坚定的心与非凡的勇气,是万万不能做到的,纵使做到了,亦不能坚持下去。但我们的三毛做到了。

读三毛的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仿佛在与三毛默默地交谈。

在她的口中,我知道粉丝又叫做“雨”,小黄瓜也可以代替笋片,猪肉干被说成了中药。她不是在胡说八道,她是在培养生活的情趣,谁说异想天开是犯法的呢?她与丈夫荷西,每时每刻都在生活。也许你会说,我们不是每时每刻都在生活吗?但我想,有许多人是在每时每刻生存,会生活的人,又有多少个呢。又有多少个人会愿当素人渔夫呢?又有多少个人会把几个石雕看成宝贝呢?又有多少个人会在家里开免费的女子学校呢?又有多少个人会拿棺材外箱做家具呢?也许只有三毛夫妇了吧。谁说沙漠里的生活很苦闷很枯燥呢!三毛与羊的战争不是痛并快乐着吗?与姑卡的友情不是让她哭笑不得吗?与荷西结婚时不是上演了一幕幕滑天下之大稽的闹剧吗?所以说,苦闷的不是生活,是人。三毛让我明白,很多时候环境只是客观因素,并不能决定什么,只有自己,才能决定故事结局的悲与喜。大凡这个世界上的事,都没有绝对,枯木也能逢春,就看有没有盼春的寄望了。

三毛带给我的,还有那一片异域所散发的神秘气息。残酷的婚礼,是在可笑的风俗幌子下愚昧的人们孕育出来的畸形产物,用暴力夺去一个女孩子的贞操在他们看来是那么地值得庆贺。女人在那里是多么地卑微,一个丈夫可以有四个老婆,保守的她们在生产时竟因为医生是男的而拒绝去医院。他们的愚昧,用三毛的话来表现,就是“对沙哈拉威人来说,迈向文明唯一的象征就是坐在自己驾驶的汽车里。至于人臭不臭,这是无关紧要的。”然而就是这些愚昧的人们,让三毛的沙漠生活绽放了光彩。三毛纵使不喜欢他们落后的风俗习惯,却从来没有看不起那些愚昧的人们。面对他们无理的甚至啼笑皆非的要求,三毛都应允了,甚至帮他们治病,教妇女们知识,帮房东的母羊脱掉衣胞。文明与愚昧是不分等级的。文明人并不意味着高人一等,只是侥幸出生在一个文明的国度,侥幸比那些落后地区的人们多学了点知识,所以,这并不能成为文明人炫耀的资本。在《撒哈拉的故事》这本书里,字里行间,无不透露着三毛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爱护。也许在相处过程中,有小小的矛盾和不满,但三毛总是机巧地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,她始终以公平的心态与他们相处,不卑不亢,于是,所有的摩擦都变得那么的有趣,在孤寂的沙漠里时常会听到三毛的大吼大叫。

这本书,还有一个主题词,是“爱”。当初三毛不顾一切来到撒哈拉,荷西只是默默的收拾行李,在沙漠找到了工作,等着三毛踏上那片土地。这份爱也许不轰轰烈烈,却平凡得伟大。荷西默默的追随,已然表明了心迹:对三毛,矢志不渝。三毛是一个一意孤行的倔强女子,但当有一个人愿意为了她去沙漠里受苦时,这个倔强的女子已经决定要跟那个人天涯海角一辈子流浪下去了。这平淡深远的结合,意味着不离不弃。所以,在荒山的那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,三毛没有选择离去,而是想尽办法营救心爱的丈夫;在符咒让三毛痛不欲生的时刻,荷西一直陪在她身边,因担忧而变得慌乱。这就是简单却深刻的爱。没有山盟海誓,因为誓言早已刻于心中。这是三毛与荷西的爱。沙仑的爱则让人感到莫名的痛惜。他对沙伊达的爱是疯狂的,是那么地执着,因为对于他那颗孤寂的心,哪怕是假的爱情,一样能给他精神的慰藉。无奈沙伊达是骗子,沙仑的执着,只能带来悲伤地结局。但也许如三毛所说:“飞蛾扑火时,一定是极快乐和幸福的。”这样的爱,令人肃然起敬。还有马诺林的爱。错误的爱,只有一句“对不起”,再无它句。爱情是双方的,如果缺了一方,就不完美了,不完美的爱,放手,比苦苦纠缠来得洒脱,更不容易遍体鳞伤。

不知道三毛为什么要把《白手成家》这一篇放在最后,明明这一篇才是故事的开始。但我又想,在描绘了沙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后,回过头来看初来沙漠时的情景,这故事,才会异常深刻,才会让人深切体会到在这诗意的生活背后,有初来的困窘,有别样的艰辛,更有对沙漠和生活的热爱。